少女祈祷中...

前端

浏览器请求一个页面,前端服务器传给浏览器前端代码,浏览器解析前端代码然后向后端服务器请求数据。后端服务器还会向数据库请求数据。

html和css

1). 网页有哪些部分组成 ?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超链接、表格等等。

2). 我们看到的网页,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

程序员写的前端代码 (备注:在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模式中,)

3). 前端的代码是如何转换成用户眼中的网页的 ?

通过浏览器转化(解析和渲染)成用户看到的网页,浏览器中对代码进行解析和渲染的部分,称为 浏览器内核

但是呢,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不同的浏览器,内核不同,对于相同的前端代码解析的效果也会存在差异。 那这就会造成一个问题,同一段前端程序,不同浏览器展示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这个用户体验就很差了。而我们想达到的效果则是,即使用户使用的是不同的浏览器,解析同一段前端代码,最终展示出来的效果都是相同的。

要想达成这样一个目标,我们就需要定义一个统一的标准,然后让各大浏览器厂商都参照这个标准来实现即可。 而这套标准呢,其实早都已经定义好了,那就是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web标准。

Web标准也称为网页标准,由一系列的标准组成,大部分由W3C(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万维网联盟)负责制定。由三个组成部分:

  • HTML:负责网页的结构(页面元素和内容)。

  • CSS:负责网页的表现(页面元素的外观、位置等页面样式,如:颜色、大小等)。

  • JavaScript:负责网页的行为(交互效果)。

什么是HTML ?

**HTML: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

  • 超文本:超越了文本的限制,比普通文本更强大。除了文字信息,还可以定义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除了文字还可以定义别的形式的内容。

  • 标记语言:由标签构成的语言

    • HTML标签都是预定义好的。例如:使用 <h1>标签展示标题,使用<a>展示超链接,使用<img>展示图片,<video>展示视频。
    • HTML代码直接在浏览器中运行,HTML标签由浏览器解析。

什么是CSS ?

CSS: Cascading Style Sheet,层叠样式表,用于控制页面的样式(表现)。

快速入门

HTML页面的基础结构标签,必须得有一个html和其从属的head和body,这是最基础的结构,缺一不可。

1
2
3
4
5
6
<html>
<head>
</head>
<body>
</body>
</html>

<title>中定义标题显示在浏览器的标题位置,<body>中定义的内容会呈现在浏览器的内容区域。下面是一个例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HTML 快速入门</title>
</head>
<body>
<h1>Hello HTML</h1>
<img src="1.jpg"/>
</body>
</html>

HTML文件以.html结尾。所有的标签都通过开始标签和结束标签括住。标签之间可以有嵌套和包括。如果没有被标签括起来的元素,就以普通文本的形式存在。

HTML中的标签特点

  • HTML标签不区分大小写
  • HTML标签的属性值,采用单引号、双引号都可以
  • HTML语法相对比较松散 (建议大家编写HTML标签的时候尽量严谨一些)

基础标签

1). 图片标签 im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A. 图片标签: <img>

B. 常见属性:
src: 指定图像的url (可以指定 绝对路径 , 也可以指定 相对路径)
width: 图像的宽度 (像素 / 百分比 , 如果是百分比的话,相对于父元素的百分比)
height: 图像的高度 (像素 / 百分比 , 如果是百分比的话,
相对于父元素的百分比)

备注: 一般width 和 height 我们只会指定一个,另外一个会自动的等比例缩放。

C. 路径书写方式:
绝对路径:
1. 绝对磁盘路径: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HTML\img\news_logo.png
<img src="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HTML\img\news_logo.png">

2. 绝对网络路径: https://i2.sinaimg.cn/dy/deco/2012/0613/yocc20120613img01/news_logo.png
<img src="https://i2.sinaimg.cn/dy/deco/2012/0613/yocc20120613img01/news_logo.png">

相对路径:
./ : 当前目录 , ./ 可以省略的
../: 上一级目录

2). 标题标签 h 系列

1
2
3
4
5
6
7
8
9
10
A. 标题标签: <h1> - <h6>

<h1>111111111111</h1>
<h2>111111111111</h2>
<h3>111111111111</h3>
<h4>111111111111</h4>
<h5>111111111111</h5>
<h6>111111111111</h6>

B. 效果 : h1为一级标题,字体也是最大的 ; h6为六级标题,字体是最小的。

3). 水平分页线标签 <hr>

4).没有语义的布局标签,宽度和高度默认由内容撑开。<span>

5). 超链接a标签

  • 标签: <a href=”…” target=”…”>央视网</a>
  • 属性:
    • href: 指定资源访问的url
    • target: 指定在何处打开资源链接
      • _self: 默认值,在当前页面打开
      • _blank: 在空白页面打开

6). 视频、音频标签

  • 视频标签: <video>

    • 属性:
      • src: 规定视频的url
      • controls: 显示播放控件
      • width: 播放器的宽度
      • height: 播放器的高度
  • 音频标签: <audio>

    • 属性:
      • src: 规定音频的url
      • controls: 显示播放控件

7). 段落标签

  • 换行标签: <br>

    • 注意: 在HTML页面中,我们在编辑器中通过回车实现的换行, 仅仅在文本编辑器中会看到换行效果, 浏览器是不会解析的, HTML中换行需要通过br标签
  • 段落标签: <p>

    • 如: <p> 这是一个段落 </p>

8). 文本格式标签

效果 标签 标签(强调)
加粗 b strong
倾斜 i em
下划线 u ins
删除线 s del

前面的标签 b、i、u、s 就仅仅是实现加粗、倾斜、下划线、删除线的效果,是没有强调语义的。 而后面的strong、em、ins、del在实现加粗、倾斜、下划线、删除线的效果的同时,还带有强调语义。

9). 占位符

注意事项:

  • 在HTML页面中无论输入了多少个空格, 最多只会显示一个。 可以使用空格占位符(&nbsp;)来生成空格,如果需要多个空格,就使用多次占位符。

  • 那在HTML中,除了空格占位符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占位符(了解, 只需要知道空格的占位符写法即可),如下:

    • 显示结果 描述 占位符
      空格 &nbsp;
      < 小于号 &lt;
      > 大于号 &gt;
      & 和号 &amp;
      引号 &quot;
      撇号 &apos;

10). 布局标签:看下面的样式部分

11). 表格标签:

  • <table> : 用于定义整个表格, 可以包裹多个 <tr>, 常用属性如下:

    • border:规定表格边框的宽度
    • width:规定表格的宽度
    • cellspacing: 规定单元之间的空间
  • <tr> : 表格的行,可以包裹多个 <td>

  • <td> : 表格单元格(普通),可以包裹内容 , 如果是表头单元格,可以替换为 <th>

12). 表单标签

  • 表单场景: 表单就是在网页中负责数据采集功能的,如:注册、登录的表单。
  • 表单标签: <form>
  • 表单属性:
    • action: 规定表单提交时,向何处发送表单数据,表单提交的URL。
    • method: 规定用于发送表单数据的方式,常见为: GET、POST。
      • GET:表单数据是拼接在url后面的, 如: xxxxxxxxxxx?username=Tom&age=12,url中能携带的表单数据大小是有限制的。
      • POST: 表单数据是在请求体(消息体)中携带的,大小没有限制。

在一个表单中,可以存在很多的表单项,而虽然表单项的形式各式各样,但是表单项的标签其实就只有三个,分别是:

  • <input>: 表单项 , 通过type属性控制输入形式。

    type取值 描述
    text 默认值,定义单行的输入字段
    password 定义密码字段
    radio 定义单选按钮
    checkbox 定义复选框
    file 定义文件上传按钮
    date/time/datetime-local 定义日期/时间/日期时间
    number 定义数字输入框
    email 定义邮件输入框
    hidden 定义隐藏域
    submit / reset / button 定义提交按钮 / 重置按钮 / 可点击按钮
  • <select>: 定义下拉列表, <option> 定义列表项

  • <textarea>: 文本域

创建一个新的表单项的html文件,具体内容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HTML-表单项标签</title>
</head>
<body>

<!-- value: 表单项提交的值 -->
<form action="" method="post">
姓名: <input type="text" name="name"> <br><br>
密码: <input type="password" name="password"> <br><br>
性别: <input type="radio" name="gender" value="1">
<label><input type="radio" name="gender" value="2"></label> <br><br>
爱好: <label><input type="checkbox" name="hobby" value="java"> java </label>
<label><input type="checkbox" name="hobby" value="game"> game </label>
<label><input type="checkbox" name="hobby" value="sing"> sing </label> <br><br>
图像: <input type="file" name="image"> <br><br>
生日: <input type="date" name="birthday"> <br><br>
时间: <input type="time" name="time"> <br><br>
日期时间: <input type="datetime-local" name="datetime"> <br><br>
邮箱: <input type="email" name="email"> <br><br>
年龄: <input type="number" name="age"> <br><br>
学历: <select name="degree">
<option value="">----------- 请选择 -----------</option>
<option value="1">大专</option>
<option value="2">本科</option>
<option value="3">硕士</option>
<option value="4">博士</option>
</select> <br><br>
描述: <textarea name="description" cols="30" rows="10"></textarea> <br><br>
<input type="hidden" name="id" value="1">

<!-- 表单常见按钮 -->
<input type="button" value="按钮">
<input type="reset" value="重置">
<input type="submit" value="提交">
<br>
</form>

</body>
</html>

基础样式

具体有3种引入方式,语法如下表格所示:

名称 语法描述 示例
行内样式 在标签内使用style属性,属性值是css属性键值对 <h1 style=”xxx:xxx;”>中国新闻网</h1>
内嵌样式 定义<style>标签,在标签内部定义css样式 <style> h1 {…} </style>
外联样式 定义<link>标签,通过href属性引入外部css文件 <link rel=”stylesheet” href=”css/news.css”>

对于上述3种引入方式,企业开发的使用情况如下:

  1. 内联样式会出现大量的代码冗余,不方便后期的维护,所以不常用。
  2. 内部样式,通过定义css选择器,让样式作用于当前页面的指定的标签上。
  3. 外部样式,html和css实现了完全的分离,企业开发常用方式。
颜色表示

在前端程序开发中,颜色的表示方式常见的有如下三种:

表示方式 表示含义 取值
关键字 预定义的颜色名 red、green、blue…
rgb表示法 红绿蓝三原色,每项取值范围:0-255 rgb(0,0,0)、rgb(255,255,255)、rgb(255,0,0)
十六进制表示法 #开头,将数字转换成十六进制表示 #000000、#ff0000、#cccccc,简写:#000、#ccc
CSS选择器

顾名思义:选择器是选取需设置样式的元素(标签),但是我们根据业务场景不同,选择的标签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选择器有很多种,因为我们是做后台开发的,所以对于css选择器,我们只学习最基本的3种。

选择器通用语法如下

1
2
3
4
选择器名   {
css样式名:css样式值;
css样式名:css样式值;
}

我们需要学习的3种选择器是元素选择器,id选择器,class选择器,语法以及作用如下:

1.元素(标签)选择器:

  • 选择器的名字必须是标签的名字
  • 作用:选择器中的样式会作用于所有同名的标签上
1
2
3
元素名称 {
css样式名:css样式值;
}

例子如下:

1
2
3
div{
color: red;
}

2.id选择器:

  • 选择器的名字前面需要加上#
  • 作用:选择器中的样式会作用于指定id的标签上,而且有且只有一个标签(由于id是唯一的)
1
2
3
#id属性值 {
css样式名:css样式值;
}

例子如下:

1
2
3
4
5
#did {
color: blue;
}

<span class="cls" id="did">

3.类选择器:

  • 选择器的名字前面需要加上 .
  • 作用:选择器中的样式会作用于所有class的属性值和该名字一样的标签上,可以是多个
1
2
3
.class属性值 {
css样式名:css样式值;
}

例子如下:

1
2
3
4
5
6
7
.cls{
color: #968D92;
font-size: 13px; /* 设置字体大小 */
text-decoration: none; /* 设置文本为一个标准的文本 */
}

<span class="cls" class="cls">

优先级:id选择器 类选择器 元素选择器

还有一些css的属性介绍:

1
2
3
4
5
6
7
p {
text-indent: 35px; /* 设置首行缩进 */
line-height: 40px; /* 设置行高 */
}
#plast {
text-align: right; /* 对齐方式 */
}

css除了控制属性,还可以控制页面布局:每个页面的元素都可以看成一个盒子。

  • 盒子:页面中所有的元素(标签),都可以看做是一个 盒子,由盒子将页面中的元素包含在一个矩形区域内,通过盒子的视角更方便的进行页面布局

  • 盒子模型组成:内容区域(content)、内边距区域(padding)、边框区域(border)、外边距区域(margin)

image-20230310092820616
布局标签
  • 布局标签:实际开发网页中,会大量频繁的使用 div 和 span 这两个没有语义的布局标签。

  • 标签:

  • 特点:

    • div标签:

      • 一行只显示一个(独占一行)

      • 宽度默认是父元素的宽度,高度默认由内容撑开

      • 可以设置宽高(width、height)

    • span标签:

      • 一行可以显示多个

      • 宽度和高度默认由内容撑开

      • 不可以设置宽高(width、height)

然后基于布局标签可以给布局标签写一个css来控制布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iv {
width: 200px; /* 宽度 */
height: 200px; /* 高度 */
box-sizing: border-box; /* 指定width height为盒子的高宽(内容+padding+border) */
background-color: aquamarine; /* 背景色 */

padding: 20px 20px 20px 20px; /* 内边距, 上 右 下 左 , 边距都一行, 可以简写: padding: 20px;*/
border: 10px solid red; /* 边框, 宽度 线条类型 颜色 */
margin: 30px 30px 30px 30px; /* 外边距, 上 右 下 左 , 边距都一行, 可以简写: margin: 30px; */
/*margin: 0 auto;*/
}

JavaScript

引入方式

同样,js代码也是书写在html中的,那么html中如何引入js代码呢?主要通过下面的2种引入方式:

第一种方式:内部脚本,将JS代码定义在HTML页面中

  • JavaScript代码必须位于<script></script>标签之间
  • 在HTML文档中,可以在任意地方,放置任意数量的<script>
  • 一般会把脚本置于<body>元素的底部,可改善显示速度

例子:

1
2
3
<script>
    alert("Hello JavaScript")
</script>

第二种方式:外部脚本将, JS代码定义在外部 JS文件中,然后引入到 HTML页面中

  • 外部JS文件中,只包含JS代码,不包含<script>标签
  • 引入外部js的<script>标签,必须是双标签

例子:

1
<script src="js/demo.js"></script>

注意:demo.js中只有js代码,没有<script>标签

还有这个标签不能自闭合

基础语法

书写语法

掌握了js的引入方式,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学习js的书写了,首先需要掌握的是js的书写语法,语法规则如下:

  • 区分大小写:与 Java 一样,变量名、函数名以及其他一切东西都是区分大小写的

  • 每行结尾的分号可有可无

  • 大括号表示代码块

  • 注释:

    • 单行注释:// 注释内容

    • 多行注释:/* 注释内容 */

我们需要借助js中3钟输出语句,来演示书写语法

api 描述
window.alert() 警告框
document.write() 在HTML 输出内容
console.log() 写入浏览器控制台

变量

书写语法会了,变量是一门编程语言比不可少的,所以接下来我们需要学习js中变量的声明,在js中,变量的声明和java中还是不同的。首先js中主要通过如下3个关键字来声明变量的:

关键字 解释
var 早期ECMAScript5中用于变量声明的关键字
let ECMAScript6中新增的用于变量声明的关键字,相比较var,let只在代码块内生效
const 声明常量的,常量一旦声明,不能修改

在js中声明变量还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 JavaScript 是一门弱类型语言,变量可以存放不同类型的值 。
  • 变量名需要遵循如下规则:
    • 组成字符可以是任何字母、数字、下划线(_)或美元符号($)
    • 数字不能开头
    • 建议使用驼峰命名

var可以重复定义,但是let不可以。

数据类型和运算符

虽然js是弱数据类型的语言,但是js中也存在数据类型,js中的数据类型分为 :原始类型 和 引用类型,具体有如下类型

数据类型 描述
number 数字(整数、小数、NaN(Not a Number))
string 字符串,单双引皆可
boolean 布尔。true,false
null 对象为空(也可能是Object,这个是JavaScript最初实现的时候的一个错误。可以认为是对象的占位符,但本质上还是原始类型)
undefined 当声明的变量未初始化时,该变量的默认值是 undefined

使用typeof函数可以返回变量的数据类型,接下来我们需要通过书写代码来演示js中的数据类型

熟悉了js的数据类型了,那么我们需要学习js中的运算法,js中的运算规则绝大多数还是和java中一致的,具体运算符如下:

运算规则 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 + , - , * , / , % , ++ , –
赋值运算符 = , += , -= , *= , /= , %=
比较运算符 > , < , >= , <= , != , == , === 注意 == 会进行类型转换,=== 不会进行类型转换(10 == “10”)
逻辑运算符 && , || , !
三元运算符 条件表达式 ? true_value: false_value

类型转换:

  • 字符串类型转数字:如果字面值是数字,那就是对应的数字,如果不是数字,则会转化为NaN。
  • 其他类型转boolean:
    • 数字:0和NaN是false,其他就是true
    • String:空字符串是false,其他是true
    • null和未定义:均为fals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原始数据类型
alert(typeof 3); //number
alert(typeof 3.14); //number

alert(typeof "A"); //string
alert(typeof 'Hello');//string

alert(typeof true); //boolean
alert(typeof false);//boolean

alert(typeof null); //object

var a ;
alert(typeof a); //undefined

var age = 20;
var _age = "20";
var $age = 20;

alert(age == _age);//true ,只比较值
alert(age === _age);//false ,类型不一样
alert(age === $age);//true ,类型一样,值一样

alert(parseInt("12")); //12
alert(parseInt("12A45")); //12
alert(parseInt("A45"));//NaN (not a number)

流程控制语句if,switch,for等和java保持一致,此处不再演示

函数

在java中我们为了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可以使用方法。同样,在JavaScript中可以使用函数来完成相同的事情。JavaScript中的函数被设计为执行特定任务的代码块,通过关键字function来定义。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JavaScript中定义函数的2种语法

第一种定义格式如下:

1
2
3
function 函数名(参数1,参数2..){
要执行的代码
}

因为JavaScript是弱数据类型的语言,所以有如下几点需要注意:

  • 形式参数不需要声明类型,并且JavaScript中不管什么类型都是let或者var去声明,加上也没有意义。
  • 返回值也不需要声明类型,直接return即可

如下示例:

1
2
3
function add(a, b){
return a + b;
}

第二种可以通过var去定义函数的名字,具体格式如下:

1
2
3
var functionName = function (参数1,参数2..){   
//要执行的代码
}

接下来我们按照上述的格式,修改代码如下:只需要将第一种定义方式注释掉,替换成第二种定义方式即可,函数的调用不变。

我们在调用add函数时,再添加2个参数,修改代码如下:

1
var result = add(10,20,30,40);

浏览器打开,发现没有错误,并且依然弹出30,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JavaScript中,函数的调用只需要名称正确即可,参数列表不管的。如上述案例,10传递给了变量a,20传递给了变量b,而30和40没有变量接受,但是不影响函数的正常调用。

对象

Array对象

Array对象时用来定义数组的。常用语法格式有如下2种:

方式1:

1
var 变量名 = new Array(元素列表); 

例如:

1
var arr = new Array(1,2,3,4); //1,2,3,4 是存储在数组中的数据(元素)

方式2:

1
var 变量名 = [ 元素列表 ]; 

例如:

1
var arr = [1,2,3,4]; //1,2,3,4 是存储在数组中的数据(元素)

数组定义好了,那么我们该如何获取数组中的值呢?和java中一样,需要通过索引来获取数组中的值。语法如下:

1
arr[索引] = 值;

与java中不一样的是,JavaScript中数组相当于java中的集合,数组的长度是可以变化的。而且JavaScript是弱数据类型的语言,所以数组中可以存储任意数据类型的值。接下来我们通过代码来演示上述特点。

注释掉之前的代码,添加如下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特点: 长度可变 类型可变
var arr = [1,2,3,4];
arr[10] = 50;

console.log(arr[10]); // 50
console.log(arr[9]); // undefined
console.log(arr[8]); // undefined

arr[9] = "A";
arr[8] = true;

console.log(arr);
// 没有问题

上述代码定义的arr变量中,数组的长度是4,但是我们直接再索引10的位置直接添加了数据10,并且输出索引为10的位置的元素

官方文档中提供了Array的很多属性和方法,但是我们只学习常用的属性和方法,如下图所示:

属性:

属性 描述
length 设置或返回数组中元素的数量。

方法:

方法方法 描述
forEach() 遍历数组中的每个有值得元素,并调用一次传入的函数
push() 将新元素添加到数组的末尾,并返回新的长度
splice() 从数组中删除元素
  • length属性:

    length属性可以用来获取数组的长度,所以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属性,来遍历数组中的元素,添加如下代码:

    1
    2
    3
    4
    5
    var arr = [1,2,3,4];
    arr[10] = 50;
    for (let i = 0; i < arr.length; i++) {
    console.log(arr[i]);
    }
  • forEach()函数

    首先我们学习forEach()方法,顾名思义,这是用来遍历的,那么遍历做什么事呢?所以这个方法的参数,需要传递一个函数,而且这个函数接受一个参数,就是遍历时数组的值。修改之前的遍历代码如下:

    1
    2
    3
    4
    //e是形参,接受的是数组遍历时的值
    arr.forEach(function(e){
    console.log(e);
    })

    当然了,在ES6中,引入箭头函数的写法,语法类似java中lambda表达式,修改上述代码如下:

    1
    2
    3
    arr.forEach((e) => {
    console.log(e);
    })

    浏览器输出结果如下:注意的是,没有元素的内容是不会输出的,因为forEach只会遍历有值的元素 。而for循环无论有值还是没值都会遍历。

  • push()函数

    push()函数是用于向数组的末尾添加元素的,其中函数的参数就是需要添加的元素,编写如下代码:向数组的末尾添加3个元素

    1
    2
    3
    //push: 添加元素到数组末尾
    arr.push(7,8,9);
    console.log(arr);
  • splice()函数

    splice()函数用来数组中的元素,函数中填入2个参数。

    参数1:表示从哪个索引位置删除

    参数2:表示删除元素的个数

    如下代码表示:从索引2的位置开始删,删除2个元素

    1
    2
    3
    //splice: 删除元素
    arr.splice(2,2);
    console.log(arr);

    浏览器执行效果如下:元素3和4被删除了,元素3是索引2

String对象

String对象的创建方式有2种:

方式1:

1
var 变量名 = new String("…") ; //方式一

例如:

1
var str = new String("Hello String");

方式2:

1
var 变量名 = "…" ; //方式二

例如:

1
var str = 'Hello String';

String对象也提供了一些常用的属性和方法,如下表格所示:

属性:

属性 描述
length 字符串的长度。

方法:

方法 描述
charAt() 返回在指定位置的字符。
indexOf() 检索字符串。
trim() 去除字符串两边的空格
substring() 提取字符串中两个指定的索引号之间的字符。
  • length属性:

    length属性可以用于返回字符串的长度,添加如下代码:

    1
    2
    //length
    console.log(str.length);
  • charAt()函数:

    charAt()函数用于返回在指定索引位置的字符,函数的参数就是索引。添加如下代码:

    1
    console.log(str.charAt(4));
  • indexOf()函数

    indexOf()函数用于检索指定内容在字符串中的索引位置的,返回值是索引,参数是指定的内容。不存在的会返回-1.添加如下代码:

    1
    console.log(str.indexOf("lo"));
  • trim()函数

    trim()函数用于去除字符串两边的空格的。添加如下代码:

    1
    2
    var s = str.trim();
    console.log(s.length);
  • substring()函数

    substring()函数用于截取字符串的,函数有2个参数。

    参数1:表示从那个索引位置开始截取。包含

    参数2:表示到那个索引位置结束。不包含

    1
    console.log(s.substring(0,5));

JSON对象

在 JavaScript 中自定义对象特别简单,其语法格式如下:

1
2
3
4
5
6
7
var 对象名 = {
属性名1: 属性值1,
属性名2: 属性值2,
属性名3: 属性值3,
函数名称: function(形参列表){}
};

我们可以通过如下语法调用属性:

1
对象名.属性名

通过如下语法调用函数:

1
对象名.函数名()

比如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script>
//自定义对象
var user = {
name: "Tom",
age: 10,
gender: "male",
// eat: function(){
// console.log("用膳~");
// }
eat(){
console.log("用膳~");
}
// 可以把冒号和function给删掉。
}

console.log(user.name);
user.eat();
<script>

JSON对象: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JavaScript对象标记法。是通过JavaScript标记法书写的文本。其格式如下:

1
2
3
4
5
{
"key":value,
"key":value,
"key":value
}

其中,key必须使用引号并且是双引号标记,value可以是任意数据类型。可以是基本的数据类型,可以是一个数组,当然也可以是另外一个json。那么json这种数据格式的文本到底应用在企业开发的什么地方呢?– 经常用来作为前后台交互的数据载体。

接下来我们通过代码来演示json对象:注释掉之前的代码,编写代码如下:

1
2
3
var jsonstr = '{"name":"Tom", "age":18, "addr":["北京","上海","西安"]}';
alert(jsonstr.name);
// 输出undefined

为什么呢?因为上述是一个json字符串,不是json对象,所以我们需要借助如下函数来进行json字符串和json对象的转换。添加代码如下:

1
2
var obj = JSON.parse(jsonstr);
alert(obj.name);

当然了,我们也可以通过如下函数将json对象再次转换成json字符串。添加如下代码:

1
alert(JSON.stringify(obj));

BOM对象

OM的全称是Browser Object Model,翻译过来是浏览器对象模型。也就是JavaScript将浏览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封装成了对象。我们要操作浏览器的部分功能,可以通过操作BOM对象的相关属性或者函数来完成。例如:我们想要将浏览器的地址改为http://www.baidu.com,我们就可以通过BOM中提供的location对象的href属性来完成,代码如下:location.href='http://www.baidu.com'

BOM中提供了如下5个对象:

对象名称 描述
Window 浏览器窗口对象
Navigator 浏览器对象
Screen 屏幕对象
History 历史记录对象
Location d地址栏对象

Window对象

如何使用window对象?可以直接写window.,然后window.可以省略。

window对象指的是浏览器窗口对象,是JavaScript的全部对象,所以对于window对象,我们可以直接使用,并且对于window对象的方法和属性,我们可以省略window.例如:我们之前学习的alert()函数其实是属于window对象的,其完整的代码如下:

1
window.alert('hello');

其可以省略window. 所以可以简写成

1
alert('hello')

所以对于window对象的属性和方法,我们都是采用简写的方式。window提供了很多属性和方法,下表列出了常用属性和方法

window对象提供了获取其他BOM对象的属性:

属性 描述
history 用于获取history对象
location 用于获取location对象
Navigator 用于获取Navigator对象
Screen 用于获取Screen对象

也就是说我们要使用location对象,只需要通过代码window.location或者简写location即可使用

window也提供了一些常用的函数,如下表格所示:

函数 描述
alert() 显示带有一段消息和一个确认按钮的警告框。
comfirm() 显示带有一段消息以及确认按钮和取消按钮的对话框。
setInterval() 按照指定的周期(以毫秒计)来调用函数或计算表达式。
setTimeout() 在指定的毫秒数后调用函数或计算表达式。
  • alert()函数:弹出警告框,函数的内容就是警告框的内容

    1
    2
    3
    4
    5
    <script>
    //window对象是全局对象,window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在调用时可以省略window.
    window.alert("Hello BOM");
    alert("Hello BOM Window");
    </script>

    浏览器打开,依次弹框,此处只截图一张

  • confirm()函数:弹出确认框,并且提供用户2个按钮,分别是确认和取消。

    添加如下代码:

    1
    confirm("您确认删除该记录吗?");

    但是我们怎么知道用户点击了确认还是取消呢?所以这个函数有一个返回值,当用户点击确认时,返回true,点击取消时,返回false。我们根据返回值来决定是否执行后续操作。修改代码如下:再次运行,可以查看返回值true或者false

    1
    2
    var flag = confirm("您确认删除该记录吗?");
    alert(flag);
  • setInterval(fn,毫秒值):定时器,用于周期性的执行某个功能,并且是循环执行。该函数需要传递2个参数:

    fn:函数,需要周期性执行的功能代码

    毫秒值:间隔时间

    注释掉之前的代码,添加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定时器 - setInterval -- 周期性的执行某一个函数
    var i = 0;
    setInterval(function(){
    i++;
    console.log("定时器执行了"+i+"次");
    },2000);

    刷新页面,浏览器每个一段时间都会在控制台输出。

  • setTimeout(fn,毫秒值) :定时器,只会在一段时间后执行一次功能。参数和上述setInterval一致

    注释掉之前的代码,添加代码如下:

    1
    2
    3
    4
    //定时器 - setTimeout -- 延迟指定时间执行一次 
    setTimeout(function(){
    alert("JS");
    },3000);

    浏览器打开,3s后弹框,关闭弹框,发现再也不会弹框了。

Location对象

location是指代浏览器的地址栏对象,对于这个对象,我们常用的是href属性,用于获取或者设置浏览器的地址信息,添加如下代码:

1
2
3
4
//获取浏览器地址栏信息
alert(location.href);
//设置浏览器地址栏信息,设置完了之后浏览器会自动跳转
location.href = "https://www.sukunahust.moe";

浏览器效果如下:首先弹框展示浏览器地址栏信息, 然后点击确定后,因为我们设置了地址栏信息,所以浏览器跳转。

DOM对象

DOM:Document Object Model 文档对象模型。也就是 JavaScript 将 HTML 文档的各个组成部分封装为对象。封装的对象分为:

  • Document:整个文档对象
  • Element:元素对象
  • Attribute:属性对象
  • Text:文本对象
  • Comment:注释对象

如下图,左边是 HTML 文档内容,右边是 DOM 树

1668796698067

那么我们学习DOM技术有什么用呢?主要作用如下:

  • 改变 HTML 元素的内容
  • 改变 HTML 元素的样式(CSS)
  • 对 HTML DOM 事件作出反应
  • 添加和删除 HTML 元素

HTML中的Element对象可以通过Document对象获取,而Document对象是通过window对象获取的。document对象提供的用于获取Element元素对象的api如下表所示:

函数 描述
document.getElementById() 根据id属性值获取,返回单个Element对象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 根据标签名称获取,返回Element对象数组
document.getElementsByName() 根据name属性值获取,返回Element对象数组
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 根据class属性值获取,返回Element对象数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JS-对象-DOM</title>
</head>

<body>
<img id="h1" src="img/off.gif"> <br><br>

<div class="cls">传智教育</div> <br>
<div class="cls">黑马程序员</div> <br>

<input type="checkbox" name="hobby"> 电影
<input type="checkbox" name="hobby"> 旅游
<input type="checkbox" name="hobby"> 游戏
</body>

</html>

document.getElementById(): 根据标签的id属性获取标签对象,id是唯一的,所以获取到是单个标签对象。

添加如下代码:

1
2
3
4
5
6
<script>
//1.1 获取元素-根据ID获取
var img = document.getElementById('h1');
alert(img);
// object HTMLImageElement
</script>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 : 根据标签的名字获取标签对象,同名的标签有很多,所以返回值是数组。

添加如下代码:

1
2
3
4
5
6
//1.2 获取元素-根据标签获取 - div
var div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div');
for (let i = 0; i < divs.length; i++) {
alert(divs[i]);
// object HTMLDivElement
}

document.getElementsByName() :根据标签的name的属性值获取标签对象,name属性值可以重复,所以返回值是一个数组。

添加如下代码:

1
2
3
4
5
6
//1.3 获取元素-根据name属性获取
var ins = document.getElementsByName('hobby');
for (let i = 0; i < ins.length; i++) {
alert(ins[i]);
// object HTMLInputElement
}

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 : 根据标签的class属性值获取标签对象,class属性值也可以重复,返回值是数组。

添加如下图所示的代码:

1
2
3
4
5
6
//1.4 获取元素-根据class属性获取
var divs = 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cls');
for (let i = 0; i < divs.length; i++) {
alert(divs[i]);
// object HTMLDivElement
}

对象可以通过属性的改变进行操作,可以通过查询文档来对属性进行改变。

1
2
3
4
var divs = 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cls');
var div1 = divs[0];

div1.innerHTML = "XXXX";

事件监听

什么是事件呢?HTML事件是发生在HTML元素上的 “事情”,例如:

  • 按钮被点击
  • 鼠标移到元素上
  • 输入框失去焦点
  • ……..

而我们可以给这些事件绑定函数,当事件触发时,可以自动的完成对应的功能。

事件绑定

JavaScript对于事件的绑定提供了2种方式:

方式1:通过html标签中的事件属性进行绑定,下面的例子就是onclick

例如一个按钮,我们对于按钮可以绑定单机事件,可以借助标签的onclick属性,属性值指向一个函数。

1
<input type="button" id="btn1" value="事件绑定1" onclick="on()">

很明显没有on函数,所以我们需要创建该函数,代码如下:

1
2
3
4
5
<script>
function on(){
alert("按钮1被点击了...");
}
</script>

方式2:通过DOM中Element元素的事件属性进行绑定

依据我们学习过得DOM的知识点,我们知道html中的标签被加载成element对象,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element对象的属性来操作标签的属性。此时我们再次添加一个按钮,代码如下:

1
<input type="button" id="btn2" value="事件绑定2">

我们可以先通过id属性获取按钮对象,然后操作对象的onclick属性来绑定事件,代码如下:

1
2
3
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2').onclick = function(){
alert("按钮2被点击了...");
}

常见事件

下面就给大家列举一些比较常用的事件属性

事件属性名 说明
onclick 鼠标单击事件
onblur 元素失去焦点
onfocus 元素获得焦点
onload 某个页面或图像被完成加载
onsubmit 当表单提交时触发该事件
onmouseover 鼠标被移到某元素之上
onmouseout 鼠标从某元素移开

Vue

通过我们学习的html+css+js已经能够开发美观的页面了,但是开发的效率还有待提高,那么如何提高呢?我们先来分析下页面的组成。一个完整的html页面包括了视图和数据,数据是通过请求 从后台获取的,那么意味着我们需要将后台获取到的数据呈现到页面上,很明显, 这就需要我们使用DOM操作。正因为这种开发流程,所以我们引入了一种叫做MVVM(Model-View-ViewModel)的前端开发思想,即让我们开发者更加关注数据,而非数据绑定到视图这种机械化的操作。那么具体什么是MVVM思想呢?

MVVM:其实是Model-View-ViewModel的缩写,有3个单词,具体释义如下:

  • Model: 数据模型,特指前端中通过请求从后台获取的数据(原始数据和数据操作)
  • View: 视图,用于展示数据的页面,可以理解成我们的html+css搭建的页面,但是没有数据(DOM元素)
  • ViewModel: 数据绑定到视图,负责将数据(Model)通过JavaScript的DOM技术,将数据展示到视图(View)上

1668857055058

快速入门

第一步:在VS Code中创建名为html的文件,引入vue.js文件,最好放到js文件夹中。

第二步:(最好在head)然后编写<script>标签来引入vue.js文件,代码如下:

1
<script src="js/vue.js"></script>

第三步:在js代码区域定义vue对象,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script>
//定义Vue对象
new Vue({
el: "#app", //vue接管区域
data:{
message: "Hello Vue"
}
})
</script>

在创建vue对象时,有几个常用的属性:

  • el: 用来指定哪儿些标签受 Vue 管理。 该属性取值 #app 中的 app 需要是受管理的标签的id属性值。(类似于css的选择器)
  • data: 用来定义数据模型
  • methods: 用来定义函数。这个我们在后面就会用到

第四步:在html区域编写视图,其中{{}}是插值表达式,用来将vue对象中定义的model展示到页面上的。插值表达式中可以进行运算,可以是集合或者是对象。

1
2
3
4
5
6
7
8
<body>
<div id="app">
<!-- input框的内容和message这个数据进行绑定,input能改变message的值-->
<input type="text" v-model="message">
{{message}}
<!-- 这是一个嵌套表达式,把message的内容直接copy过来-->
</div>
</body>

双向数据绑定:就是视图可能会改变model的数据,model也有可能改变视图。

在Vue中,el属性用于指定当前Vue实例要挂载到的DOM元素。它可以是一个CSS选择器字符串,也可以是一个已存在的HTMLElement实例。如果没有提供el属性,Vue实例将不会自动挂载,你需要手动调用*vm.$mount()*来启动挂载过程1

常用指令

在上述的快速入门中,我们发现了html中输入了一个没有学过的属性v-model,这个就是vue的指令

指令:HTML 标签上带有 v- 前缀的特殊属性,不同指令具有不同含义。例如:v-if,v-for…

在vue中,通过大量的指令来实现数据绑定到视图的,所以接下来我们需要学习vue的常用指令,如下表所示:

指令 作用
v-bind 为HTML标签绑定属性值,如设置 href , css样式等
v-model 在表单元素上创建双向数据绑定
v-on 为HTML标签绑定事件
v-if 条件性的渲染某元素,判定为true时渲染,否则不渲染
v-else
v-else-if
v-show 根据条件展示某元素,区别在于切换的是display属性的值
v-for 列表渲染,遍历容器的元素或者对象的属性
v-bind

v-bind: 为HTML标签绑定属性值,如设置 href , css样式等。当vue对象中的数据模型发生变化时,标签的属性值会随之发生变化。

然后准备好如下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Vue-指令-v-bind</title>
<script src="js/vue.js"></script>
</head>
<body>
<div id="app">

<a >链接1</a>
<a >链接2</a>

<input type="text" >

</div>
</body>
<script>
//定义Vue对象
new Vue({
el: "#app", //vue接管区域
data:{
url: "https://www.baidu.com"
}
method:{

}
})
</script>
</html>

在上述的代码中,我们需要给<a>标签的href属性赋值,并且值应该来自于vue对象的数据模型中的url变量。所以编写如下代码:

1
<a v-bind:href="url">链接1</a>

在上述的代码中,v-bind指令是可以省略的,但是:不能省略,所以第二个超链接的代码编写如下:

1
<a :href="url">链接2</a>

一般来说v-bind就是单向链接,就是将herf这个属性的值和model中的url这个属性绑定了。

v-model

v-model: 在表单元素上创建双向数据绑定。什么是双向?(改变model中元素或者叫变量的值)【当然所有元素都可用】

  • vue对象的data属性中的数据变化,视图展示会一起变化
  • 视图数据发生变化,vue对象的data属性中的数据也会随着变化。

data属性中数据变化,我们知道可以通过赋值来改变,但是视图数据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只有表单项标签!所以双向绑定一定是使用在表单项标签上的。编写如下代码:

1
<input type="text" v-model="url">

打开浏览器,我们修改表单项标签,发现vue对象data中的数据也发生了变化

通过上图我们发现,我们只是改变了表单数据,那么我们之前超链接的绑定的数据值也发生了变化,为什么?

就是因为我们双向绑定,在视图发生变化时,同时vue的data中的数据模型也会随着变化。那么这个在企业开发的应用场景是什么?

双向绑定的作用:可以获取表单的数据的值,然后提交给服务器

上面的两个命令进行绑定的时候,必须要在model中进行声明。

v-on

v-on: 用来给html标签绑定事件的。需要注意的是如下2点

  • v-on语法给标签的事件绑定的函数,必须是vue对象种声明的函数

  • v-on语法绑定事件时,事件名相比较js中的事件名,没有on

    例如:在js中,事件绑定demo函数

    1
    <input onclick="demo()">

    vue中,事件绑定demo函数

    1
    <input v-on:click="demo()">

这个函数定义在model中的method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Vue-指令-v-on</title>
<script src="js/vue.js"></script>
</head>
<body>
<div id="app">

<input type="button" value="点我一下" v-on:click="handle()">

<input type="button" value="点我一下" @click="handle()">

</div>
</body>
<script>
//定义Vue对象
new Vue({
el: "#app", //vue接管区域
data:{

},
// 在method中定义事件
methods: {
handle: function(){
alert("你点我了一下...");
}
}
})
</script>
</html>
v-if、v-else-if、v-else

请看下面的例子,使用方法和C/Java类似。注意,判断的条件要用””包裹起来。

1
2
3
4
年龄<input type="text" v-model="age">经判定,为:
<span v-if="age <= 35">年轻人(35及以下)</span>
<span v-else-if="age > 35 && age < 60">中年人(35-60)</span>
<span v-else>老年人(60及以上)</span>
v-show命令

v-show和v-if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只是原理不一样。复制上述html代码,修改v-if指令为v-show指令,代码如下:

1
2
3
4
年龄<input type="text" v-model="age">经判定,为:
<span v-show="age <= 35">年轻人(35及以下)</span>
<span v-show="age > 35 && age < 60">中年人(35-60)</span>
<span v-show="age >= 60">老年人(60及以上)</span>

可以发现,浏览器呈现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是浏览器中html源码不一样。v-if指令,不满足条件的标签代码直接没了,而v-show指令中,不满足条件的代码依然存在,只是添加了css样式来控制标签不去显示。

v-for

v-for: 从名字我们就能看出,这个指令是用来遍历的。其语法格式如下:

1
2
3
<标签 v-for="变量名 in 集合模型数据">
{{变量名}}
</标签>

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循环哪个标签,v-for 指令就写在那个标签上。(不要写在父标签上)

有时我们遍历时需要使用索引,那么v-for指令遍历的语法格式如下:(索引从0开始)

1
2
3
4
<标签 v-for="(变量名,索引变量) in 集合模型数据">
<!--索引变量是从0开始,所以要表示序号的话,需要手动的加1-->
{{索引变量 + 1}} {{变量名}}
</标签>

v-for相当于生成了若干个格式一致的标签,标签的定义是声明v-for的标签里。

引入model中元素的方式:v-model,v-for。只用在属性里:v-bind

生命周期

vue的生命周期:指的是vue对象从创建到销毁的过程。vue的生命周期包含8个阶段:每触发一个生命周期事件,会自动执行一个生命周期方法,这些生命周期方法也被称为钩子方法。其完整的生命周期如下图所示:

状态 阶段周期
beforeCreate 创建前
created 创建后
beforeMount 挂载前
mounted 挂载完成
beforeUpdate 更新前
updated 更新后
beforeDestroy 销毁前
destroyed 销毁后

1668867134683

其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mounted,**其他的我们了解即可。

mounted:挂载完成,Vue初始化成功,HTML页面渲染成功。以后我们一般用于页面初始化自动的ajax请求后台数据

然后我们编写mounted声明周期的钩子函数,与methods同级,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script>
//定义Vue对象
new Vue({
el: "#app", //vue接管区域
data:{

},
methods: {

},
mounted () {
alert("vue挂载完成,发送请求到服务端")
}
})
</script>

浏览器打开,运行结果如下:我们发现,自动打印了这句话,因为页面加载完成,vue对象创建并且完成了挂在,此时自动触发mounted所绑定的钩子函数,然后自动执行,弹框。

Ajax与Element

Ajax

原生Ajax

Ajax: 全称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异步的JavaScript和XML。其作用有如下2点:

  • 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通过Ajax可以给服务器发送请求,并获取服务器响应的数据。前端资源被浏览器解析,但是前端页面上缺少数据,前端可以通过Ajax技术,向后台服务器发起请求,后台服务器接受到前端的请求,从数据库中获取前端需要的资源,然后响应给前端,前端在通过我们学习的vue技术,可以将数据展示到页面上,这样用户就能看到完整的页面了。此处可以对比JavaSE中的网络编程技术来理解。

  • 异步交互:可以在不重新加载整个页面的情况下,与服务器交换数据并更新部分网页的技术,如:搜索联想、用户名是否可用的校验等等。当我们再百度搜索java时,下面的联想数据是通过Ajax请求从后台服务器得到的,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的Ajax请求不会导致整个百度页面的重新加载,并且只针对搜索栏这局部模块的数据进行了数据的更新,不会对整个页面的其他地方进行数据的更新,这样就大大提升了页面的加载速度,用户体验高。(异步是浏览器页面发送请求给服务器,在服务器处理请求的过程中,浏览器页面还可以做其他的操作。)

  • 客户端的Ajax请求代码如下有如下4步,接下来我们跟着步骤一起操作一下。

    第一步:提供如下代码,主要是按钮绑定单击事件,我们希望点击按钮,来发送ajax请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原生Ajax</title>
    </head>
    <body>

    <input type="button" value="获取数据" onclick="getData()">

    <div id="div1"></div>

    </body>
    <script>
    function getData(){

    }
    </script>
    </html>

    第二步:创建XMLHttpRequest对象,用于和服务器交换数据,也是原生Ajax请求的核心对象,提供了各种方法。代码如下:

    1
    2
    //1. 创建XMLHttpRequest 
    var xmlHttp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第三步:调用对象的open()方法设置请求的参数信息,例如请求地址,请求方式。然后调用send()方法向服务器发送请求,代码如下:

    1
    2
    3
    //2. 发送异步请求
    xmlHttpRequest.open('GET','http://yapi.smart-xwork.cn/mock/169327/emp/list');
    xmlHttpRequest.send();//发送请求

    第四步:我们通过绑定事件的方式,来获取服务器响应的数据。

    1
    2
    3
    4
    5
    6
    7
    //3. 获取服务响应数据
    xmlHttp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此处判断 4表示浏览器已经完全接受到Ajax请求得到的响应, 200表示这是一个正确的Http请求,没有错误
    if(xmlHttpRequest.readyState == 4 && xmlHttpRequest.status == 200){
    document.getElementById('div1').innerHTML = xmlHttpRequest.responseText;
    }
    }

Axios

Axios的使用比较简单,主要分为2步:

  • 引入Axios文件

    1
    <script src="js/axios-0.18.0.js"></script>
  • 使用Axios发送请求,并获取响应结果,官方提供的api很多,此处给出2种,如下

    • 发送 get 请求

      1
      2
      3
      4
      5
      6
      axios({
      method:"get",
      url:"http://localhost:8080/ajax-demo1/aJAXDemo1?username=zhangsan"
      }).then(function (resp){
      alert(resp.data);
      })
    • 发送 post 请求

      1
      2
      3
      4
      5
      6
      7
      8
      axios({
      method:"post",
      url:"http://localhost:8080/ajax-demo1/aJAXDemo1",
      data:"username=zhangsan"// 请求体
      }).then(function (resp){
      alert(resp.data);
      });
      // .then()就是成功回调函数

    axios()是用来发送异步请求的,小括号中使用 js的JSON对象传递请求相关的参数:

    • method属性:用来设置请求方式的。取值为 get 或者 post。
    • url属性:用来书写请求的资源路径。如果是 get 请求,需要将请求参数拼接到路径的后面,格式为: url?参数名=参数值&参数名2=参数值2。
    • data属性:作为请求体被发送的数据。也就是说如果是 post 请求的话,数据需要作为 data 属性的值。

    then() 需要传递一个匿名函数。我们将 then()中传递的匿名函数称为 回调函数,意思是该匿名函数在发送请求时不会被调用,而是在成功响应后调用的函数。而该回调函数中的 resp 参数是对响应的数据进行封装的对象,通过 resp.data 可以获取到响应的数据。

Axios还针对不同的请求,提供了别名方式的api,具体如下:

方法 描述
axios.get(url [, config]) 发送get请求
axios.delete(url [, config]) 发送delete请求
axios.post(url [, data[, config]]) 发送post请求
axios.put(url [, data[, config]]) 发送put请求

我们目前只关注get和post请求,所以在上述的入门案例中,我们可以将get请求代码改写成如下:

1
2
3
axios.get("http://yapi.smart-xwork.cn/mock/169327/emp/list").then(result => {
console.log(result.data);
})

post请求改写成如下:

1
2
3
axios.post("http://yapi.smart-xwork.cn/mock/169327/emp/deleteById","id=1").then(result => {
console.log(result.data);
})

前端工程化

前后端分离开发

我们将原先的工程分为前端工程和后端工程这2个工程,然后前端工程交给专业的前端人员开发,后端工程交给专业的后端人员开发。前端页面需要数据,可以通过发送异步请求,从后台工程获取。但是,我们前后台是分开来开发的,那么前端人员怎么知道后台返回数据的格式呢?后端人员开发,怎么知道前端人员需要的数据格式呢?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前后台统一指定一套规范!我们前后台开发人员都需要遵循这套规范开发,这就是我们的接口文档。接口文档有离线版和在线版本,接口文档示可以查询资料/接口文档示例里面的资料。那么接口文档的内容怎么来的呢?是我们后台开发者根据产品经理提供的产品原型和需求文档所撰写出来的,产品原型示例可以参考今天提供页面原型里面的资料。这些接口文档一般是产品经理根据客户的需求制作的接口文档页面原型

那么基于前后台分离开发的模式下,我们后台开发者开发一个功能的具体流程如何呢?

  1. 需求分析:首先我们需要阅读需求文档,分析需求,理解需求。
  2. 接口定义:查询接口文档中关于需求的接口的定义,包括地址,参数,响应数据类型等等
  3. 前后台并行开发:各自按照接口文档进行开发,实现需求
  4. 测试:前后台开发完了,各自按照接口文档进行测试
  5. 前后段联调测试:前段工程请求后端工程,测试功能

YAPI

前后台分离开发中,我们前后台开发人员都需要遵循接口文档,所以接下来我们介绍一款撰写接口文档的平台。

YApi 是高效、易用、功能强大的 api 管理平台,旨在为开发、产品、测试人员提供更优雅的接口管理服务。

其官网地址:http://yapi.smart-xwork.cn/

YApi主要提供了2个功能:

  • API接口管理:根据需求撰写接口,包括接口的地址,参数,响应等等信息。
  • Mock服务:模拟真实接口,生成接口的模拟测试数据,用于前端的测试。

一般来说,一个API文档需要有,请求地址,请求头,请求内容和回复内容四个部分。请求内容和回复内容有字段、字段类型和必须与否三部分。

前端工程化简介

所以现在企业开发中更加讲究前端工程化方式的开发,主要包括如下4个特点

  • 模块化:将js和css等,做成一个个可复用模块
  • 组件化:我们将UI组件,css样式,js行为封装成一个个的组件,便于管理
  • 规范化:我们提供一套标准的规范的目录接口和编码规范,所有开发人员遵循这套规范
  • 自动化:项目的构建,测试,部署全部都是自动完成

所以对于前端工程化,说白了,就是在企业级的前端项目开发中,把前端开发所需要的工具、技术、流程、经验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提升开发效率,降低开发难度等等。接下来我们就需要学习vue的官方提供的脚手架帮我们完成前端的工程化。

Vue-cil

我们的前端工程化是通过vue官方提供的脚手架Vue-cli来完成的,用于快速的生成一个Vue的项目模板。Vue-cli主要提供了如下功能:

  • 统一的目录结构
  • 本地调试
  • 热部署:应用程序的代码变动了,不需要再次运行就可以再次运行。
  • 单元测试
  • 集成打包上线

我们需要运行Vue-cli,需要依赖NodeJS,NodeJS是前端工程化依赖的环境。所以我们需要先安装NodeJS,然后才能安装Vue-cli

环境准备好了,接下来我们需要通过Vue-cli创建一个vue项目,然后再学习一下vue项目的目录结构。Vue-cli提供了如下2种方式创建vue项目:

  • 命令行:直接通过命令行方式创建vue项目

    1
    vue create vue-project0
  • 图形化界面:通过命令先进入到图形化界面,然后再进行vue工程的创建

    1
    vue ui

使用图形化界面创建Vue的时候需要:

  • 包管理器使用npm
  • 预设模板为手动
  • 功能使用Router(路由功能)
  • Vue版本选择2.x
  • 语法检查规范选择 第一个 (error prevention only)

标准项目中目录结构:

  • node_module:存放整个项目的依赖包(可以认为是很多js文件和css文件)
  • public:存放项目的静态文件
  • src:存放项目的源代码
    • assets:静态资源
    • component:可重用的组件
    • router:路由配置
    • views:视图组件(页面)
    • App.vue:(入口页面和根组件)
    • main.js(入口js文件)
  • package.json:模块基本信息(项目开发所需的模块和模块的版本信息)
  • vue.config.js:保存Vue配置的文件

那么vue项目开发好了,我们应该怎么运行vue项目呢?主要提供了2种方式

  • 第一种方式:通过VS Code提供的图形化界面

  • 第二种方式:命令行方式

    直接基于cmd命令窗口,在vue目录下,执行输入命令npm run serve即可,如下图所示:

对于8080端口,经常被占用,所以我们可以去修改默认的8080端口。我们修改vue.config.js文件的内容,添加如下代码:

1
2
3
4
5
6
7
const { defineConfig } = require('@vue/cli-service')
module.exports = defineConfig({
transpileDependencies: true,
devServer:{
port:7000
}
})

我们自习观察发现,index.html的代码很简洁,但是浏览器所呈现的index.html内容却很丰富,代码和内容不匹配,所以vue是如何做到的呢?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vue项目的开发流程。

对于vue项目,index.html文件默认是引入了入口函数main.js文件,我们找到src/main.js文件,其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App from './App.vue'
import router from './router'

Vue.config.productionTip = false

new Vue({
router,
render: h => h(App)
}).$mount('#app')
// 调用mount函数相当于直接给定el属性。

上述代码中,包括如下几个关键点:

  • import: 导入指定文件,并且重新起名。例如上述代码import App from './App.vue'导入当前目录下得App.vue并且起名为App
  • new Vue(): 创建vue对象
  • $mount(‘#app’);将vue对象创建的dom对象挂在到id=app的这个标签区域中,作用和之前学习的vue对象的el属性一致。
  • router: 路由,详细在后面的小节讲解
  • render: 主要使用视图的渲染的。基于App中定义的视图,创建出虚拟的dom元素,到index.html的#app区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OCTYPE html>
<html lang="">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
<link rel="icon" href="<%= BASE_URL %>favicon.ico">
<title><%= htmlWebpackPlugin.options.title %></title>
</head>
<body>
<noscript>
<strong>We're sorry but <%= htmlWebpackPlugin.options.title %> doesn't work properly without JavaScript enabled. Please enable it to continue.</strong>
</noscript>
<div id="app"></div>
<!-- built files will be auto injected -->
</body>
</html>

那么这个App对象怎么回事呢,我们打开App.vue,注意的是.vue结尾的都是vue组件。而vue的组件文件包含3个部分:

  • template: 模板部分,主要是HTML代码,用来展示页面主体结构的
  • script: js代码区域,主要是通过js代码来控制模板的数据来源和行为的
  • style: css样式部分,主要通过css样式控制模板的页面效果的

这个时候我们发现。App.vue里面也有一个id为app的div,会不会和外面的app冲突了呀。这个是不会的,vue文件里面的id只和本vue文件的css或者js相对应。

接下来我们可以简化模板部分内容,添加script部分的数据模型,删除css样式,完整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template>
<div id="app">
{{message}}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 数据模型
data(){
return {
"message":"hello world"
}
}
}
</script>
<style>

</style>

Element

Element:是饿了么公司前端开发团队提供的一套基于 Vue 的网站组件库,用于快速构建网页。

Element 提供了很多组件(组成网页的部件)供我们使用。例如 超链接、按钮、图片、表格等等。如下图所示就是我们开发的页面和ElementUI提供的效果对比:可以发现ElementUI提供的各式各样好看的按钮。

快速入门

在命令行输入如下命令可以安装element:

1
npm install element-ui@2.15.3 

然后我们需要在main.js这个入口js文件中引入ElementUI的组件库,其代码如下:

1
2
3
4
import ElementUI from 'element-ui';
import 'element-ui/lib/theme-chalk/index.css';

Vue.use(ElementUI);

然后我们需要按照vue项目的开发规范,在src/views目录下创建一个vue组件文件,注意组件名称后缀是.vue,并且在组件文件中编写之前介绍过的基本组件语法,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template>
<div>
<el-row>
<el-button>默认按钮</el-button>
<el-button type="primary">主要按钮</el-button>
<el-button type="success">成功按钮</el-button>
<el-button type="info">信息按钮</el-button>
<el-button type="warning">警告按钮</el-button>
<el-button type="danger">危险按钮</el-button>
</el-row>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
</script>

<style>

</style>

然后再App.vue里做这样的修改就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template>
<div>
<element-view></element-view>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ElementView from './views/ElementView.vue'
export default {
components: {ElementView},
data(){
return{

}
},
method: {

}
}
</script>

<style>

</style>

其中component代表引入组件。组件的名字叫做AbcdefgHijklmn,那么在template里面叫AbcdefgHijklmn也可以,叫abcdefg-hijklmn都可以

ElementUI是如何将数据模型绑定到视图的呢?可以在Element UI的官网中进行参数的查找。

带事件函数的Element UI

复制代码到我们的ElementView.vue组件文件的template中,拷贝如下代码:

1
2
3
4
5
<el-pagination
background
layout="prev, pager, next"
:total="1000">
</el-pagination>

这样就可以有一个很不错的分页组件。

对于分页组件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下几个重要属性(可以通过查阅官网组件中最下面的组件属性详细说明得到):

  • background: 添加北京颜色,也就是上图蓝色背景色效果。
  • layout: 分页工具条的布局,其具体值包含sizes, prev, pager, next, jumper, ->, total, slot 这些值
  • total: 数据的总数量

对于分页组件,除了上述几个属性,还有2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我们需要去学习:

  • size-change : pageSize 改变时会触发
  • current-change :currentPage 改变时会触发

如果需要使用这两个属性,需要变成:

此时Panigation组件的template完整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 Pagination分页 -->
<el-pagination
@size-change="handleSizeChange"
@current-change="handleCurrentChange"
background
layout="sizes,prev, pager, next,jumper,total"
:total="1000">
</el-pagination>

然后在method()域处理这个函数。

Element UI的插槽

1
2
3
<template slot-scope="scope">
<img :src="scope.row.image" width="100px" height="70px">
</template>

scope.row是当前行的信息

路由

而我们vue官方提供了路由插件Vue Router,其主要组成如下:

  • VueRouter:路由器类,根据路由请求在路由视图中动态渲染选中的组件
  • <router-link>:请求链接组件,浏览器会解析成<a>
  • <router-view>:动态视图组件,用来渲染展示与路由路径对应的组件

首先VueRouter根据我们配置的url的hash片段和路由的组件关系去维护一张路由表;

然后我们页面提供一个<router-link>组件,用户点击,发出路由请求;

接着我们的VueRouter根据路由请求,在路由表中找到对应的vue组件;

最后VueRouter会切换<router-view>中的组件,从而进行视图的更新

那要如何使用router呢?

  • 首先需要安装vue-router
  • 定义路由:router/index.j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path: '/',
name: 'home',
component: HomeView
},
{
path: '/about',
name: 'about',
// route level code-splitting
// this generates a separate chunk (about.[hash].js) for this route
// which is lazy-loaded when the route is visited.
component: ()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about" */ '../views/AboutView.vue')
}

上面是一个实例,应该很好懂,每一个项目对应了一个路由映射。

路由基本信息配置好了,路由表已经被加载,此时我们还缺少2个东西,就是<router-lin>和<router-view>,所以我们需要修改2个页面(EmpView.vue和DeptView.vue)我们左侧栏的2个按钮为router-link,其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el-menu-item index="1-1">
<router-link to="/dept">部门管理</router-link>
</el-menu-item>
<el-menu-item index="1-2">
<router-link to="/emp">员工管理</router-link>
</el-menu-item>

然后我们还需要在内容展示区域即App.vue中定义route-view,作为组件的切换,其App.vue的完整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template>
<div id="app">
<!-- {{message}} -->
<!-- <element-view></element-view> -->
<!-- <emp-view></emp-view> -->
<router-view></router-view>
</div>
</template>

<script>
// import EmpView './views/tlias/EmpView.vue'
// import ElementView './views/Element/ElementView.vue'
export default {
components: { },
data(){
return {
"message":"hello world"
}
}
}
</script>
<style>

</style>

但是我们浏览器打开地址: http://localhost:7000/ ,发现一片空白,因为我们默认的路由路径是/,但是路由配置中没有对应的关系,

所以我们需要在路由配置中/对应的路由组件,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onst routes = [
{
path: '/emp',
name: 'emp',
component: () => import('../views/tlias/EmpView.vue')
},
{
path: '/dept',
name: 'dept',
component: () => import('../views/tlias/DeptView.vue')
},
{
path: '/',
redirect:'/emp' //表示重定向到/emp即可
},
]

打包部署

我们的前端工程开发好了,但是我们需要发布,那么如何发布呢?主要分为2步:

  1. 前端工程打包(npm build),然后会在工程目录下生成一个dist目录,用于存放需要发布的前端资源。
  2. 通过nginx服务器发布前端工程。将dist目录下面的所有元素拷贝到nginx的html目录下即可。如果80端口被占用,我们需要通过conf/nginx.conf配置文件来修改端口号。如下图所示:

nginx: Nginx是一款轻量级的Web服务器/反向代理服务器及电子邮件(IMAP/POP3)代理服务器。其特点是占有内存少,并发能力强,在各大型互联网公司都有非常广泛的使用。

后端

Maven

Maven是Apache旗下的一个开源项目,是一款用于管理和构建java项目的工具。

官网:https://maven.apache.org/

Apache 软件基金会,成立于1999年7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最受欢迎的开源软件基金会,也是一个专门为支持开源项目而生的非盈利性组织。

开源项目:https://www.apache.org/index.html#projects-list

使用Maven能够做什么呢?

  1. 依赖管理
  2. 统一项目结构
  3. 项目构建

依赖管理

  • 方便快捷的管理项目依赖的资源(jar包),避免版本冲突问题

当使用maven进行项目依赖(jar包)管理,则很方便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只需要在maven项目的pom.xml文件中,添加一段如下图所示的配置即可实现。

**统一项目结构 : **

  • 提供标准、统一的项目结构

若我们创建的是一个maven工程,是可以帮我们自动生成统一、标准的项目目录结构:

目录说明:

  • src/main/java: java源代码目录
  • src/main/resources: 配置文件信息
  • src/test/java: 测试代码
  • src/test/resources: 测试配置文件信息
  • pom.xml 依赖管理

项目构建 :

  • maven提供了标准的、跨平台(Linux、Windows、MacOS) 的自动化项目构建方式

清理 编译 测试 打包 发布

快速入门

Maven模型

  • 项目对象模型 (Project Object Model) 可以通过POM的描述信息来描述Maven工程(坐标)
  • 依赖管理模型(Dependency) 指定了依赖的坐标
  • 构建生命周期/阶段(Build lifecycle & phases) 通过提供的插件来完成项目的标准化构建
  • 本地仓库:自己计算机上的一个目录(用来存储jar包)
  • 中央仓库:由Maven团队维护的全球唯一的。仓库地址:https://repo1.maven.org/maven2/
  • 远程仓库(私服):一般由公司团队搭建的私有仓库

依赖的查找:先找本地仓库,如果本地仓库没有,那就先从中央仓库把包下下来。

安装步骤

Maven安装配置步骤:

  1. 解压安装
  2. 配置仓库
  3. 配置Maven环境变量

1、解压 apache-maven-3.6.1-bin.zip(解压即安装)

建议解压到没有中文、特殊字符的路径下。如课程中解压到 E:\develop 下。

  • bin目录 : 存放的是可执行命令。(mvn 命令重点关注)
  • conf目录 :存放Maven的配置文件。(settings.xml配置文件后期需要修改)
  • lib目录 :存放Maven依赖的jar包。(Maven也是使用java开发的,所以它也依赖其他的jar包)

2、配置本地仓库

2.1、在自己计算机上新一个目录(本地仓库,用来存储jar包)

2.2、进入到conf目录下修改settings.xml配置文件

1). 使用超级记事本软件,打开settings.xml文件,定位到53行

2). 复制标签,粘贴到注释的外面(55行)

3). 复制之前新建的用来存储jar包的路径,替换掉标签体内容

3、配置阿里云私服

由于中央仓库在国外,所以下载jar包速度可能比较慢,而阿里公司提供了一个远程仓库,里面基本也都有开源项目的jar包。

进入到conf目录下修改settings.xml配置文件:

1). 使用超级记事本软件,打开settings.xml文件,定位到160行左右

2). 在标签下为其添加子标签,内容如下:

1
2
3
4
5
6
<mirror>  
<id>alimaven</id>
<name>aliyun maven</name>
<url>http://maven.aliyun.com/nexus/content/groups/public/</url>
<mirrorOf>central</mirrorOf>
</mirror>

==注: 只可配置一个(另一个要注释!) ,不然两个可能发生冲突,导致jar包无法下载!!!!!!!==

4、配置环境变量

Maven环境变量的配置类似于JDK环境变量配置一样

1). 在系统变量处新建一个变量MAVEN_HOME

  • MAVEN_HOME环境变量的值,设置为maven的解压安装目录

2). 在Path中进行配置

  • PATH环境变量的值,设置为:%MAVEN_HOME%\bin

3). 打开DOS命令提示符进行验证,出现如图所示表示安装成功

1
mvn -v

IDEA集成Maven

配置Maven环境

1、选择 IDEA中 File => Settings => Build,Execution,Deployment => Build Tools => Maven

2、设置IDEA使用本地安装的Maven,并修改配置文件及本地仓库路径

Maven home path :指定当前Maven的安装目录

User settings file :指定当前Maven的settings.xml配置文件的存放路径

Local repository :指定Maven的本地仓库的路径 (如果指定了settings.xml, 这个目录会自动读取出来, 可以不用手动指定)

3、配置工程的编译版本为11

  • Maven默认使用的编译版本为5(版本过低)

创建Maven项目

1、创建一个空项目

2、创建模块,选择Maven,点击Next(如果是IDEA2023以后的,请选择Java-Maven,也就是说Maven环境在Java里)

3、填写模块名称,坐标信息,点击finish,创建完成(这个在Advance Setting里面设置)

4、在Maven工程下,创建HelloWorld类

  • Maven项目的目录结构:

    maven-project01
    |— src (源代码目录和测试代码目录)
    |— main (源代码目录)
    |— java (源代码java文件目录)
    |— resources (源代码配置文件目录)
    |— test (测试代码目录)
    |— java (测试代码java目录)
    |— resources (测试代码配置文件目录)
    |— target (编译、打包生成文件存放目录)

POM配置详解

POM (Project Object Model) :指的是项目对象模型,用来描述当前的maven项目。

  • 使用pom.xml文件来实现

pom.xml文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project xmlns="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http://maven.apache.org/xsd/maven-4.0.0.xsd">
<!-- POM模型版本 -->
<modelVersion>4.0.0</modelVersion>

<!-- 当前项目坐标 -->
<groupId>com.itheima</groupId>
<artifactId>maven_project1</artifactId>
<version>1.0-SNAPSHOT</version>

<!-- 打包方式 -->
<packaging>jar</packaging>

</project>

pom文件详解:

  • :pom文件的根标签,表示当前maven项目
  • :声明项目描述遵循哪一个POM模型版本
    • 虽然模型本身的版本很少改变,但它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目前POM模型版本是4.0.0
  • 坐标 :
    • 定位项目在本地仓库中的位置,由以上三个标签组成一个坐标
  • :maven项目的打包方式,通常设置为jar或war(默认值:jar)

什么是坐标?

  • Maven中的坐标是==资源的唯一标识== , 通过该坐标可以唯一定位资源位置
  • 使用坐标来定义项目或引入项目中需要的依赖

Maven坐标主要组成

  • groupId:定义当前Maven项目隶属组织名称(通常是域名反写,例如:com.itheima)
  • artifactId:定义当前Maven项目名称(通常是模块名称,例如 order-service、goods-service)
  • version:定义当前项目版本号

注意:

  • 上面所说的资源可以是插件、依赖、当前项目。
  • 我们的项目如果被其他的项目依赖时,也是需要坐标来引入的。

导入Maven项目

  • 方式1:使用Maven面板,快速导入项目

打开IDEA,选择右侧Maven面板,点击 + 号,选中对应项目的pom.xml文件,双击即可

说明:如果没有Maven面板,选择 View => Appearance => Tool Window Bars

  • 方式2:使用idea导入模块项目

File => Project Structure => Modules => + => Import Module,找到要导入工程的pom.xml

找坐标:先找本地仓库中有没有这个包,再找Maven的本地中有没有导入这个Maven项目。再去私服或者中央仓库。

依赖管理

依赖配置

依赖:指当前项目运行所需要的jar包。一个项目中可以引入多个依赖:

例如:在当前工程中,我们需要用到logback来记录日志,此时就可以在maven工程的pom.xml文件中,引入logback的依赖。具体步骤如下:

  1. 在pom.xml中编写标签

  2. 标签中使用引入坐标

  3. 定义坐标的 groupId、artifactId、version

  4. 点击刷新按钮,引入最新加入的坐标(有个m加上一个循环符号的小按钮)

    • 刷新依赖:保证每一次引入新的依赖,或者修改现有的依赖配置,都可以加入最新的坐标

注意事项:

  1. 如果引入的依赖,在本地仓库中不存在,将会连接远程仓库 / 中央仓库,然后下载依赖(这个过程会比较耗时,耐心等待)
  2. 如果不知道依赖的坐标信息,可以到mvn的中央仓库(https://mvnrepository.com/)中搜索

添加依赖的几种方式:

  1. 利用中央仓库搜索的依赖坐标
  2. 利用IDEA工具搜索依赖
  3. 熟练上手maven后,快速导入依赖

依赖传递

依赖传递可以分为:

  1. 直接依赖:在当前项目中通过依赖配置建立的依赖关系

  2. 间接依赖:被依赖的资源如果依赖其他资源,当前项目间接依赖其他资源

问题:之前我们讲了依赖具有传递性。那么A依赖B,B依赖C,如果A不想将C依赖进来,是否可以做到?

答案:在maven项目中,我们可以通过排除依赖来实现。

什么是排除依赖?

  • 排除依赖:指主动断开依赖的资源。(被排除的资源无需指定版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ependency>
<groupId>com.itheima</groupId>
<artifactId>maven-projectB</artifactId>
<version>1.0-SNAPSHOT</version>

<!--排除依赖, 主动断开依赖的资源-->
<exclusions>
<exclusion>
<groupId>junit</groupId>
<artifactId>junit</artifactId>
</exclusion>
</exclusions>
</dependency>

在一个dependency里面设置排除依赖!

依赖范围

在项目中导入依赖的jar包后,默认情况下,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如果希望限制依赖的使用范围,可以通过标签设置其作用范围。

  1. 主程序范围有效(main文件夹范围内)

  2. 测试程序范围有效(test文件夹范围内)

  3. 是否参与打包运行(package指令范围内)

scope标签的取值范围:

scope 主程序 测试程序 打包(运行) 范例
compile(默认) Y Y Y log4j
test - Y - junit
provided Y Y - servlet-api
runtime - Y Y jdbc驱动

生命周期

Maven的生命周期就是为了对所有的构建过程进行抽象和统一。 描述了一次项目构建,经历哪些阶段。

在Maven出现之前,项目构建的生命周期就已经存在,软件开发人员每天都在对项目进行清理,编译,测试及部署。虽然大家都在不停地做构建工作,但公司和公司间、项目和项目间,往往使用不同的方式做类似的工作。

Maven从大量项目和构建工具中学习和反思,然后总结了一套高度完美的,易扩展的项目构建生命周期。这个生命周期包含了项目的清理,初始化,编译,测试,打包,集成测试,验证,部署和站点生成等几乎所有构建步骤。

Maven对项目构建的生命周期划分为3套(相互独立):

  • clean:清理工作。

  • default:核心工作。如:编译、测试、打包、安装、部署等。

  • site:生成报告、发布站点等。

我们主要关注下面的几个阶段:

• clean:移除上一次构建生成的文件 clean

• compile:编译项目源代码 default

• test:使用合适的单元测试框架运行测试(junit) default

• package:将编译后的文件打包,如:jar、war等 default

• install:安装项目到本地仓库 default

Maven的生命周期是抽象的,这意味着生命周期本身不做任何实际工作。在Maven的设计中,实际任务(如源代码编译)都交由插件来完成。

生命周期的顺序是:clean –> validate –> compile –> test –> package –> verify –> install –> site –> deploy

我们需要关注的就是:clean –> compile –> test –> package –> install

说明:在同一套生命周期中,我们在执行后面的生命周期时,前面的生命周期都会执行。

思考:当运行package生命周期时,clean、compile生命周期会不会运行?

​ clean不会运行,compile会运行。 因为compile与package属于同一套生命周期,而clean与package不属于同一套生命周期。

在日常开发中,当我们要执行指定的生命周期时,有两种执行方式:

  1. 在idea工具右侧的maven工具栏中,选择对应的生命周期,双击执行
  2. 在DOS命令行中,通过maven命令执行

Springboot

Spring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种开发生态圈,Spring提供了若干个子项目,每个项目用于完成特定的功能。而我们在项目开发时,一般会偏向于选择这一套spring家族的技术,来解决对应领域的问题,那我们称这一套技术为spring全家桶

而Spring家族旗下这么多的技术,最基础、最核心的是 SpringFramework。其他的spring家族的技术,都是基于SpringFramework的,SpringFramework中提供很多实用功能,如:依赖注入、事务管理、web开发支持、数据访问、消息服务等等。

而如果我们在项目中,直接基于SpringFramework进行开发,存在两个问题:配置繁琐、入门难度大。

所以基于此呢,spring官方推荐我们从另外一个项目开始学习,那就是目前最火爆的SpringBoot。

通过springboot就可以快速的帮我们构建应用程序,所以springboot呢,最大的特点有两个 :

  • 简化配置
  • 快速开发

Spring Boot 可以帮助我们非常快速的构建应用程序、简化开发、提高效率 。

入门

需求:基于SpringBoot的方式开发一个web应用,浏览器发起请求/hello后,给浏览器返回字符串 “Hello World ~”。

第1步:创建SpringBoot工程项目

基于Spring官方骨架,创建SpringBoot工程。

在IDEA里的new Project里面选择Springboot,Type选择Maven,Language选择Java。Artifact和Package name可以默认,SDK和Java可以默认

基本信息描述完毕之后,勾选web开发相关依赖。(Spring Web)

点击Finish之后,就会联网创建这个SpringBoot工程,创建好之后,会创建一个类,我们叫做启动类。不需要动。

第2步:定义HelloController类,添加请求处理方法hello,并添加注解(这个叫做请求处理类,我们叫做Controller)

  • 创建一个子包controller(定义了所有请求处理类所在的包)
  • 然后在controller包下新建一个类:HelloController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package sukunahust.demo.controll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

// 请求处理类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HelloController {

@RequestMapping("/hello")
public String hello(){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return "Hello World ~";
}

}

第3步:测试运行

运行SpringBoot自动生成的启动类的main方法即可。

spring-boot-starter-web和spring-boot-starter-test,在SpringBoot中又称为:起步依赖

而在SpringBoot的项目中,有很多的起步依赖,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以spring-boot-starter-作为开头。在以后大家遇到spring-boot-starter-xxx这类的依赖,都为起步依赖。

起步依赖有什么特殊之处呢,这里我们以入门案例中引入的起步依赖做为讲解:

  • spring-boot-starter-web:包含了web应用开发所需要的常见依赖
  • spring-boot-starter-test:包含了单元测试所需要的常见依赖

spring-boot-starter-web内部把关于Web开发所有的依赖都已经导入并且指定了版本,只需引入 spring-boot-starter-web 依赖就可以实现Web开发的需要的功能

问题:为什么我们之前书写的SpringBoot入门程序中,并没有把程序部署到Tomcat的webapps目录下,也可以运行呢?

原因呢,是因为在我们的SpringBoot中,引入了web运行环境(也就是引入spring-boot-starter-web起步依赖),其内部已经集成了内置的Tomcat服务器。

我们可以通过IDEA开发工具右侧的maven面板中,就可以看到当前工程引入的依赖。其中已经将Tomcat的相关依赖传递下来了,也就是说在SpringBoot中可以直接使用Tomcat服务器。

HTTP协议

浏览器:

  • 输入网址:http://192.168.100.11:8080/hello

    • 通过IP地址192.168.100.11定位到网络上的一台计算机

      我们之前在浏览器中输入的localhost,就是127.0.0.1(本机)

    • 通过端口号8080找到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

      localhost:8080 , 意思是在本地计算机中找到正在运行的8080端口的程序

    • /hello是请求资源位置

      • 资源:对计算机而言资源就是数据
        • web资源:通过网络可以访问到的资源(通常是指存放在服务器上的数据)

      localhost:8080/hello ,意思是向本地计算机中的8080端口程序,获取资源位置是/hello的数据

      • 8080端口程序,在服务器找/hello位置的资源数据,发给浏览器

服务器:(可以理解为ServerSocket)

  • 接收到浏览器发送的信息(如:/hello)
  • 在服务器上找到/hello的资源
  • 把资源发送给浏览器

我们在JavaSE阶段学习网络编程时,有讲过网络三要素:

  • IP :网络中计算机的唯一标识
  • 端口 :计算机中运行程序的唯一标识
  • 协议 :网络中计算机之间交互的规则

问题:浏览器和服务器两端进行数据交互,使用什么协议?

答案:http协议

概述

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规定了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的规则。

  • http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
  • http协议要求:浏览器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数据时,或是服务器在向浏览器发送响应数据时,都必须按照固定的格式进行数据传输

我们刚才初步认识了HTTP协议,那么我们在看看HTTP协议有哪些特点:

  • **基于TCP协议: ** 面向连接,安全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建立连接之前是需要经过三次握手)、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在数据传输方面更安全

  • 基于请求-响应模型: 一次请求对应一次响应(先请求后响应)

    请求和响应是一一对应关系,没有请求,就没有响应

  • 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 对于数据没有记忆能力。每次请求-响应都是独立的

    无状态指的是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给服务端之后,服务端根据请求响应数据,响应完后,不会记录任何信息。

    • 缺点: 多次请求间不能共享数据
    • 优点: 速度快

    请求之间无法共享数据会引发的问题:

    • 如:京东购物。加入购物车和去购物车结算是两次请求
    • 由于HTTP协议的无状态特性,加入购物车请求响应结束后,并未记录加入购物车是何商品
    • 发起去购物车结算的请求后,因为无法获取哪些商品加入了购物车,会导致此次请求无法正确展示数据

    具体使用的时候,我们发现京东是可以正常展示数据的,原因是Java早已考虑到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使用会话技术(Cookie、Session)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如何来做,我们后面课程中会讲到。

    刚才提到HTTP协议是规定了请求和响应数据的格式,那具体的格式是什么呢?

浏览器和服务器是按照HTTP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的。

HTTP协议又分为:请求协议和响应协议

  • 请求协议:浏览器将数据以请求格式发送到服务器
    • 包括:请求行请求头请求体
  • 响应协议:服务器将数据以响应格式返回给浏览器
    • 包括:响应行响应头响应体

请求协议

在HTTP1.1版本中,浏览器访问服务器的几种方式:

请求方式 请求说明
GET 获取资源。
向特定的资源发出请求。例:http://www.baidu.com/s?wd=itheima
POST 传输实体主体。
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进行处理请求(例:上传文件),数据被包含在请求体中。
OPTIONS 返回服务器针对特定资源所支持的HTTP请求方式。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服务器都支持规定的方法,为了安全有些服务器可能会禁止掉一些方法,例如:DELETE、PUT等。那么OPTIONS就是用来询问服务器支持的方法。
HEAD 获得报文首部。
HEAD方法类似GET方法,但是不同的是HEAD方法不要求返回数据。通常用于确认URI的有效性及资源更新时间等。
PUT 传输文件。
PUT方法用来传输文件。类似FTP协议,文件内容包含在请求报文的实体中,然后请求保存到URL指定的服务器位置。
DELETE 删除文件。
请求服务器删除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
TRACE 追踪路径。
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
CONNECT 要求用隧道协议连接代理。
HTTP/1.1协议中预留给能够将连接改为管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

在我们实际应用中常用的也就是 :GET、POST

GET方式的请求协议:

  • 请求行 :HTTP请求中的第一行数据。由:请求方式资源路径协议/版本组成(之间使用空格分隔)

    • 请求方式:GET
    • 资源路径:/brand/findAll?name=OPPO&status=1
      • 请求路径:/brand/findAll
      • 请求参数:name=OPPO&status=1
        • 请求参数是以key=value形式出现
        • 多个请求参数之间使用&连接
      • 请求路径和请求参数之间使用?连接

    • 协议/版本:HTTP/1.1
  • 请求头 :第二行开始,上图黄色部分内容就是请求头。格式为key: value形式

    • http是个无状态的协议,所以在请求头设置浏览器的一些自身信息和想要响应的形式。这样服务器在收到信息后,就可以知道是谁,想干什么了

    常见的HTTP请求头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Host: 表示请求的主机名

    User-Agent: 浏览器版本。 例如:Chrome浏览器的标识类似Mozilla/5.0 ...Chrome/79 ,IE浏览器的标识类似Mozilla/5.0 (Windows NT ...)like Gecko

    Accept:表示浏览器能接收的资源类型,如text/*,image/*或者*/*表示所有;

    Accept-Language:表示浏览器偏好的语言,服务器可以据此返回不同语言的网页;

    Accept-Encoding:表示浏览器可以支持的压缩类型,例如gzip, deflate等。

    Content-Type:请求主体的数据类型

    Content-Length:数据主体的大小(单位:字节)

举例说明:服务端可以根据请求头中的内容来获取客户端的相关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服务端就可以处理不同的业务需求。

比如:

  • 不同浏览器解析HTML和CSS标签的结果会有不一致,所以就会导致相同的代码在不同的浏览器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 服务端根据客户端请求头中的数据获取到客户端的浏览器类型,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浏览器设置不同的代码来达到一致的效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浏览器兼容问题)
  • 请求体 :存储请求参数
    • GET请求的请求参数在请求行中,故不需要设置请求体

POST方式的请求协议:

  • 请求行(以上图中红色部分):包含请求方式、资源路径、协议/版本
    • 请求方式:POST
    • 资源路径:/brand
    • 协议/版本:HTTP/1.1
  • 请求头(以上图中黄色部分)
  • 请求体(以上图中绿色部分) :存储请求参数
    • 请求体和请求头之间是有一个空行隔开(作用:用于标记请求头结束)

GET请求和POST请求的区别:

区别方式 GET请求 POST请求
请求参数 请求参数在请求行中。
例:/brand/findAll?name=OPPO&status=1
请求参数在请求体中
请求参数长度 请求参数长度有限制(浏览器不同限制也不同) 请求参数长度没有限制
安全性 安全性低。原因:请求参数暴露在浏览器地址栏中。 安全性相对高

更详细的请求区别可以看sukuna写的计网八股。

响应协议

与HTTP的请求一样,HTTP响应的数据也分为3部分:响应行响应头响应体

![](F:/BaiduNetdiskDownload/day04-Maven-SpringBootWeb入门/day04-Maven-SpringBootWeb入门/讲义/02. SpringBootWeb入门/assets/image-20220823202344149.png)

  • 响应行(以上图中红色部分):响应数据的第一行。响应行由协议及版本响应状态码状态码描述组成

    • 协议/版本:HTTP/1.1
    • 响应状态码:200
    • 状态码描述:OK
  • 响应头(以上图中黄色部分):响应数据的第二行开始。格式为key:value形式

    • http是个无状态的协议,所以可以在请求头和响应头中设置一些信息和想要执行的动作,这样,对方在收到信息后,就可以知道你是谁,你想干什么

    常见的HTTP响应头有:

    1
    2
    3
    4
    5
    6
    7
    8
    9
    Content-Type:表示该响应内容的类型,例如text/html,image/jpeg ;

    Content-Length:表示该响应内容的长度(字节数);

    Content-Encoding:表示该响应压缩算法,例如gzip ;

    Cache-Control:指示客户端应如何缓存,例如max-age=300表示可以最多缓存300秒 ;

    Set-Cookie: 告诉浏览器为当前页面所在的域设置cookie ;
  • 响应体(以上图中绿色部分): 响应数据的最后一部分。存储响应的数据
    • 响应体和响应头之间有一个空行隔开(作用:用于标记响应头结束)
状态码分类 说明
1xx 响应中 — 临时状态码。表示请求已经接受,告诉客户端应该继续请求或者如果已经完成则忽略
2xx 成功 — 表示请求已经被成功接收,处理已完成
3xx 重定向 — 重定向到其它地方,让客户端再发起一个请求以完成整个处理
4xx 客户端错误 — 处理发生错误,责任在客户端,如:客户端的请求一个不存在的资源,客户端未被授权,禁止访问等
5xx 服务器端错误 — 处理发生错误,责任在服务端,如:服务端抛出异常,路由出错,HTTP版本不支持等

参考: 资料/SpringbootWeb/响应状态码.md

关于响应状态码,我们先主要认识三个状态码,其余的等后期用到了再去掌握:

  • 200 ok 客户端请求成功
  • 404 Not Found 请求资源不存在
  •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服务端发生不可预期的错误

Web服务器

服务器,也称伺服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

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在网络环境下,根据服务器提供的服务类型不同,可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WEB服务器等。

服务器只是一台设备,必须安装服务器软件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

服务器软件

服务器软件:基于ServerSocket编写的程序

  • 服务器软件本质是一个运行在服务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
  • 能够接收客户端请求,并根据请求给客户端响应数据

Web服务器是一个应用程序(软件),对HTTP协议的操作进行封装,使得程序员不必直接对协议进行操作(不用程序员自己写代码去解析http协议规则),让Web开发更加便捷。主要功能是”提供网上信息浏览服务”。

eb服务器是安装在服务器端的一款软件,将来我们把自己写的Web项目部署到Tomcat服务器软件中,当Web服务器软件启动后,部署在Web服务器软件中的页面就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来访问了。

Web服务器软件使用步骤

  • 准备静态资源
  • 下载安装Web服务器软件
  • 将静态资源部署到Web服务器上
  • 启动Web服务器使用浏览器访问对应的资源

基于SpringBoot的方式开发一个web应用,浏览器发起请求 /hello 后 ,给浏览器返回字符串 “Hello World ~”。

其实呢,是我们在浏览器发起请求,请求了我们的后端web服务器(也就是内置的Tomcat)。而我们在开发web程序时呢,定义了一个控制器类Controller,请求会被部署在Tomcat中的Controller接收,然后Controller再给浏览器一个响应,响应一个字符串 “Hello World”。 而在请求响应的过程中是遵循HTTP协议的。

但是呢,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时,其实在Tomcat这类Web服务器中,是不识别我们自己定义的Controller的。但是我们前面讲到过Tomcat是一个Servlet容器,是支持Serlvet规范的,所以呢,在tomcat中是可以识别 Servlet程序的。 那我们所编写的XxxController 是如何处理请求的,又与Servlet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其实呢,在SpringBoot进行web程序开发时,它内置了一个核心的Servlet程序 DispatcherServlet,称之为 核心控制器。 DispatcherServlet 负责接收页面发送的请求,然后根据执行的规则,将请求再转发给后面的请求处理器Controller,请求处理器处理完请求之后,最终再由DispatcherServlet给浏览器响应数据。

image-20220826165340157

那将来浏览器发送请求,会携带请求数据,包括:请求行、请求头;请求到达tomcat之后,tomcat会负责解析这些请求数据,然后呢将解析后的请求数据会传递给Servlet程序的HttpServletRequest对象,那也就意味着 HttpServletRequest 对象就可以获取到请求数据。 而Tomcat,还给Servlet程序传递了一个参数 HttpServletResponse,通过这个对象,我们就可以给浏览器设置响应数据.

请求

简单参数

简单参数:在向服务器发起请求时,向服务器传递的是一些普通的请求数据。比如说hello/name=Tom&age=10

在Springboot的环境中,对原始的API进行了封装,接收参数的形式更加简单。 如果是简单参数,参数名与形参变量名相同,定义同名的形参即可接收参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RequestController {
// http://localhost:8080/simpleParam?name=Tom&age=10
// 第1个请求参数: name=Tom 参数名:name,参数值:Tom
// 第2个请求参数: age=10 参数名:age , 参数值:10

//springboot方式
@RequestMapping("/simpleParam")
public String simpleParam(String name , Integer age ){//形参名和请求参数名保持一致
System.out.println(name+" : "+age);
return "OK";
}
}

直接可以把参数写在函数的形参中。然后会自动发生类型的变化。

如果方法形参名称与请求参数名称不一致,controller方法中的形参还能接收到请求参数值吗?当然是不能的。

解决方案:可以使用Spring提供的@RequestParam注解完成映射

在方法形参前面加上 @RequestParam 然后通过value属性执行请求参数名,从而完成映射。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RequestController {
// http://localhost:8080/simpleParam?name=Tom&age=20
// 请求参数名:name

//springboot方式
@RequestMapping("/simpleParam")
public String simpleParam(@RequestParam("name") String username , Integer age ){
System.out.println(username+" : "+age);
return "OK";
}
}

@RequestParam中的required属性默认为true(默认值也是true),代表该请求参数必须传递,如果不传递将报错。当然也可以改成false

实体参数

在使用简单参数做为数据传递方式时,前端传递了多少个请求参数,后端controller方法中的形参就要书写多少个。如果请求参数比较多,通过上述的方式一个参数一个参数的接收,会比较繁琐。

此时,我们可以考虑将请求参数封装到一个实体类对象中。 要想完成数据封装,需要遵守如下规则:请求参数名与实体类的属性名相同

定义下面的实体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eger ag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eger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eger age) {
this.age = ag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User{" +
"name='" + name + '\'' +
", age=" + age +
'}';
}
}

Controller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RequestController {
//实体参数:简单实体对象
@RequestMapping("/simplePojo")
public String simplePojo(User user){
System.out.println(user);
return "OK";
}
}

那么含有name和age两个参数的请求就可以被处理了!请求的值会被封装到自己定义好的类中。(注意:自己定义的实体类get和set一定要都定义好!!)

当然,实体类的封装也是可以嵌套封装的,比如说实体类的属性可以是另外一个实体类。

复杂实体对象的封装,需要遵守如下规则:

请求参数名与形参对象属性名相同,按照对象层次结构关系即可接收嵌套实体类属性参数。然后前端传递参数的时候要用.来表示层次关系。

数组集合参数

数组参数:请求参数名与形参数组名称相同且请求参数为多个,定义数组类型形参即可接收参数比如说hobby = Java & hobby = game或者hobby = Java,game

后端程序接收上述多个值的方式有两种:

  1. 数组
  2. 集合

首先是数组接受,就是将函数的形参定义成数组即可。比如说String[] 请求参数名

Controller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RequestController {
//数组集合参数
// hobby = Java & hobby = game
@RequestMapping("/arrayParam")
public String arrayParam(String[] hobby){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hobby));
return "OK";
}
}

下面是用Java的List来进行接收:

Controller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RequestController {
//数组集合参数
@RequestMapping("/listParam")
public String listParam(@RequestParam List<String> hobby){
System.out.println(hobby);
return "OK";
}
}

日期参数

因为日期的格式多种多样(如:2022-12-12 10:05:45 、2022/12/12 10:05:45),那么对于日期类型的参数在进行封装的时候,需要通过@DateTimeFormat注解,以及其pattern属性来设置日期的格式。

  • @DateTimeFormat注解的pattern属性中指定了哪种日期格式,前端的日期参数就必须按照指定的格式传递。
  • 后端controller方法中,需要使用Date类型或LocalDateTime类型,来封装传递的参数。

Controller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RequestController {
//日期时间参数
@RequestMapping("/dateParam")
public String dateParam(@DateTimeFormat(pattern = "yyyy-MM-dd HH:mm:ss") LocalDateTime updateTime){
System.out.println(updateTime);
return "OK";
}
}

这个形参的名称自然也是要和请求参数一致。

JSON格式参数

服务端Controller方法接收JSON格式数据:

  • 传递json格式的参数,在Controller中会使用实体类进行封装。
  • 封装规则:JSON数据键名与形参对象属性名相同,定义POJO类型形参即可接收参数。需要使用 @RequestBody标识。

接受json格式需要定义实例类。在json的定义中json可能会有嵌套,那么在实例类中的属性也需要设置为另外一个实例类!(键名需要和实体对象的属性名保持一致)

如果json是这样的:

1
2
3
4
5
6
7
8
{
name: "Sukuna",
age = "24",
address: {
province: "Hubei",
city: "Wuhan"
}
}

那就要这样接受json定义的数据。

实体类:Address

1
2
3
4
5
6
public class Address {
private String province;
private String city;

//省略GET , SET 方法
}

实体类:User

1
2
3
4
5
6
7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eger age;
private Address address;

//省略GET , SET 方法
}

Controller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RequestController {
//JSON参数
@RequestMapping("/jsonParam")
public String jsonParam(@RequestBody User user){
System.out.println(user);
return "OK";
}
}

路径参数

在现在的开发中,经常还会直接在请求的URL中传递参数。例如:

1
2
http://localhost:8080/user/1		
http://localhost:880/user/1/0

上述的这种传递请求参数的形式呢,我们称之为:路径参数。

学习路径参数呢,主要掌握在后端的controller方法中,如何接收路径参数。

路径参数:

  • 前端:通过请求URL直接传递参数
  • 后端:使用{…}来标识该路径参数,需要使用@PathVariable获取路径参数

使用一个通配符来进行参数的获取。

Controller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RequestController {
//路径参数
@RequestMapping("/path/{id}")
public String pathParam(@PathVariable Integer id){
System.out.println(id);
return "OK";
}
}

响应

@ResponseBody

@ResponseBody注解:

  • 类型:方法注解、类注解(如果注解在类上,这个类里面的所有的方法都会被这样注解)
  • 位置:书写在Controller方法上或类上
  • 作用:将方法返回值直接响应给浏览器

@RestController注解,是一个组合注解。

  • @RestController = @Controller + @ResponseBody

结论:在类上添加@RestController就相当于添加了@ResponseBody注解。

  • 类上有@RestController注解或@ResponseBody注解时:表示当前类下所有的方法返回值做为响应数据
    • 方法的返回值,如果是一个POJO对象或集合时,会先转换为JSON格式,在响应给浏览器

响应的数据就是这个方法的返回值。

  • 如果返回值是字符串,整数,浮点数之类的,那就返回对应的字符串。
  • 如果返回值类型是实体对象/集合,将会转换为JSON格式后在响应给浏览器。

统一的响应结果

如果我们开发一个大型项目,项目中controller方法将成千上万,使用上述方式将造成整个项目难以维护。那在真实的项目开发中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真实的项目开发中,无论是哪种方法,我们都会定义一个统一的返回结果。方案如下:

统一的返回结果使用类来描述,在这个结果中包含:

  • 响应状态码:当前请求是成功,还是失败(Integer)

  • 状态码信息:给页面的提示信息(String)

  • 返回的数据:给前端响应的数据(字符串、对象、集合)(Object)

分层解耦